## 征人怨 / 行行重行行(唐 柳中庸)
简介
《征人怨》又名《行行重行行》,是唐代诗人柳中庸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,深刻地描绘了戍边士兵久战思归的强烈愿望和戍边生活的艰辛,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全诗情感真挚,语言质朴,读来感人至深,引发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。### 诗歌原文岁岁金河复玉关, 朝朝马策与刀环。 三春白雪归青冢, 万里黄河绕黑山。### 内容详细说明#### 1. 首句:边塞环境与戍边时间漫长“岁岁金河复玉关”,点明了征人戍守的地点和时间的漫长。“金河”指甘肃省金塔县东北的金塔河,是古代西北边防重地;“玉关”指玉门关,也是边塞要隘。诗人用“岁岁”表明时间之长,年复一年,征人始终驻守在边塞,暗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。 “金河复玉关”并非实指来回巡逻,而是虚指戍守地域之广阔,以及征战的艰苦。#### 2. 次句:征战生活艰苦与单调“朝朝马策与刀环”, 描写了征人日常生活的单调与艰辛。“马策”是赶马的鞭子,“刀环”是佩刀的环。“朝朝”表明日复一日,征人每天都与马鞭和刀环为伴,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征人生活的单调乏味。 这句诗通过具体的物件,展现了征人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,也侧面反映了边塞环境的危险。#### 3. 第三句:思乡之情与死亡的阴影“三春白雪归青冢”,是全诗情感的爆发点。“三春”指春季,本是万物复苏,生机勃勃的季节,然而对于征人来说,却是“白雪皑皑”,象征着边塞环境的恶劣和征途的艰辛。 “青冢”指坟墓,暗示了战争带来的死亡威胁。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征人希望在春暖花开之时能够回到家乡,但却又担心战死沙场,最终只能埋骨他乡的无奈和悲凉。#### 4. 第四句:空间距离与思归之切“万里黄河绕黑山”,进一步渲染了征人远离家乡的距离之远。“万里”和“绕”字,突出了空间的辽阔和阻隔,强调了征人与家乡的遥远距离。“黄河”和“黑山”都是西北地区的地标,更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。 这句诗描绘了征人眺望家乡的景象,黄河蜿蜒流淌,黑山巍峨耸立,更加深了征人的思乡之情。### 总结《征人怨》通过对边塞环境、征战生活、死亡阴影以及空间距离的描写,深刻地表达了征人久战思归的强烈愿望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。全诗语言简洁凝练,意象鲜明,情感真挚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,读后令人回味无穷,并引发对战争的反思。
征人怨 / 行行重行行(唐 柳中庸)**简介**《征人怨》又名《行行重行行》,是唐代诗人柳中庸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,深刻地描绘了戍边士兵久战思归的强烈愿望和戍边生活的艰辛,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全诗情感真挚,语言质朴,读来感人至深,引发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。
诗歌原文岁岁金河复玉关, 朝朝马策与刀环。 三春白雪归青冢, 万里黄河绕黑山。
内容详细说明
1. 首句:边塞环境与戍边时间漫长“岁岁金河复玉关”,点明了征人戍守的地点和时间的漫长。“金河”指甘肃省金塔县东北的金塔河,是古代西北边防重地;“玉关”指玉门关,也是边塞要隘。诗人用“岁岁”表明时间之长,年复一年,征人始终驻守在边塞,暗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。 “金河复玉关”并非实指来回巡逻,而是虚指戍守地域之广阔,以及征战的艰苦。
2. 次句:征战生活艰苦与单调“朝朝马策与刀环”, 描写了征人日常生活的单调与艰辛。“马策”是赶马的鞭子,“刀环”是佩刀的环。“朝朝”表明日复一日,征人每天都与马鞭和刀环为伴,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征人生活的单调乏味。 这句诗通过具体的物件,展现了征人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,也侧面反映了边塞环境的危险。
3. 第三句:思乡之情与死亡的阴影“三春白雪归青冢”,是全诗情感的爆发点。“三春”指春季,本是万物复苏,生机勃勃的季节,然而对于征人来说,却是“白雪皑皑”,象征着边塞环境的恶劣和征途的艰辛。 “青冢”指坟墓,暗示了战争带来的死亡威胁。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征人希望在春暖花开之时能够回到家乡,但却又担心战死沙场,最终只能埋骨他乡的无奈和悲凉。
4. 第四句:空间距离与思归之切“万里黄河绕黑山”,进一步渲染了征人远离家乡的距离之远。“万里”和“绕”字,突出了空间的辽阔和阻隔,强调了征人与家乡的遥远距离。“黄河”和“黑山”都是西北地区的地标,更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。 这句诗描绘了征人眺望家乡的景象,黄河蜿蜒流淌,黑山巍峨耸立,更加深了征人的思乡之情。
总结《征人怨》通过对边塞环境、征战生活、死亡阴影以及空间距离的描写,深刻地表达了征人久战思归的强烈愿望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。全诗语言简洁凝练,意象鲜明,情感真挚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,读后令人回味无穷,并引发对战争的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