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(绍兴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)

g988.cng988.cn 十二生肖 2024-02-29 31 0

本文目录一览:

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?

1、浙南染色:浙南染色是绍兴市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是一种在棉布或麻布上制作色彩图案的工艺,染色方法是将颜料浸泡在水中,然后将布放入颜料浸泡的水中或直接用洒水的方式将颜料洒在布上,最后在烘干后定色。

2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越剧、蚕桑丝织技艺、绍兴黄酒酿制技艺、火腿制作技艺、白蛇传传说、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等。

3、越剧。越剧,英文名YueOpera,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,有“中国第二大剧种”之称,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4、年3月,越绣入选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嵊州根雕 嵊州根雕起源于明清时期。木雕艺人对枯根沉木进行雕刻,变废为宝,化腐朽为神奇,可谓“七分自然三分雕,神形兼备胜天巧”。

盘点: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

1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越剧、蚕桑丝织技艺、绍兴黄酒酿制技艺、火腿制作技艺、白蛇传传说、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等。

2、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永嘉昆剧、乐清细纹刻纸。永嘉昆剧 2005年5月,永嘉昆剧入选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永嘉昆剧又称温州昆剧,流行在以浙江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,属于昆剧流派之一。

3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泠印社金石篆刻、乐清细纹刻纸、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、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。杭州属于浙江省。

嵊州非遗文化有哪些

嵊州非遗文化有小笼包、王羲之传说、竹编、越绣、嵊州根雕、骨木镶嵌等。小笼包 嵊州是“中国小吃文化名城”。千年的文化积淀、特有的生活环境等孕育了当地别具一格的手作美食。

浙江省嵊州市的非遗有中国蚕桑丝织技艺、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、中国篆刻、中国剪纸。嵊州市,浙江省辖县级市,由绍兴市代管。地处浙江省东部,北靠杭州市,东邻宁波市,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,总面积1789平方千米。

浙江嵊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嵊州小笼包制作工艺、嵊州竹编、嵊州竹编、骨木镶嵌等。嵊州小笼包制作工艺 嵊州小笼包不仅被CNN评为全球20种最美味食物第一名,其制作技艺也于2023年1月入选第六批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
嵊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新春龙灯舞、金雀山口技、溪口木偶戏、嵊州绣球、府院书院、溪口大戏台等。

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,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,明清两代编结水平进一步提高,竹编成为民间的生活用品。2006年5月20日,嵊州竹编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

1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大禹祭典(民 俗)、绍兴黄酒酿制技艺(传统手工技艺)、绍兴莲花落(曲 艺)、绍兴平湖调(曲 艺)。

2、因其演唱生动活泼,唱词通俗易懂,唱腔朴实流畅,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,莲花落为群众喜闻乐见。2006年5月20日,浙江省绍兴县申报的“绍兴莲花落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项目编号Ⅴ-23。

3、代表性曲目有《闹稽山》《马家抢亲》《天送子》等。绍兴莲花落主要流行于绍兴、宁波、杭州等地区。2006年5月20日,浙江省绍兴县申报的“绍兴莲花落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项目编号Ⅴ-23。

4、大约是公元1900年前。绍兴莲花落,也叫“莲花乐”、“莲花闹”,是一种流行于浙江绍兴、宁波、杭州等地区的曲艺形式。2006年5月20日,绍兴莲花落经国务院批准,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名录。

5、安昌腊肠 安昌腊肠因产于绍兴县安昌镇而得名,其制作历史悠长。据镇上老年人回忆,安昌腊肠的制作始于明嘉靖年间。

喜欢0评论已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