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72章(道德经72章全文及译文)

g988.cng988.cn 易经 2024-02-21 10 0

本文目录一览:

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什么意思?

1、自爱 :指有自爱、 自尊 之心;自贵:抬高自己。指有自爱之心而不抬高自己 成语出处: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·德经》第72章:“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,自爱而不自贵也。

2、见:同“现”,表现。 意思是:有自知之明,但却不自我显露;能自爱自尊,但却不自命高贵。说明 待人处世要谦虚。

3、两句大意是:有自知之明的人不自我表现,爱惜自己名誉的人不妄自尊大。

4、君子自知而不自见,自爱而不自贵,出自《道德经》第72章,意思是:君子努力做到自知自省,却不自我表现;努力做到自爱自尊,却不自我抬举。君子都是反求诸己,向内完善;尊重客观,表现谦卑。

5、所以圣人,自己知道自己对百姓做的事情,也不去自我表现,自我夸耀,自我推崇。自己爱惜自己而不觉得自己高贵。所以,去除自见自贵而取自知自爱。随感:优于别人,并不是高贵,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。

6、不爱惜自己的名誉或身体。出自春秋·老子,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,而且不自我表现;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。因此要舍弃后者而保持前者。

《老子道德经·第七十二章·自知自爱》翻译与解读

圣人有自知之明,有自爱之心。他不会自我显示,不会自我抬高,这样就可以取得人民群众对他的拥护和支持。由此,我们感到,老子这一章的内容,正是表达了人民的愿望,而就不仅仅是对人民反压迫斗争的敌视了。

解析:这一章的要点是“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”两句。人要了解、珍视自己的生命,但不要夸耀自己或自以为自己高贵。老子说:“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

译文: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,那么,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。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,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。只有不压迫人民,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。

这一章,老子告诫统治者们要自知自爱,不要压迫老百姓。先贴下原文: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;无狎其所居,无厌其所生。夫唯不厌,是以不厌。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

所以圣人有自知之明,不自我表现;珍爱自己的生命但不自认为高贵。所以舍弃后者而取前者。

老子《道德经》第72章解读

1、七十五章:‘民之轻死’),又认识到人民的反抗力量,是值得赞扬的。”(《老子注译》)老子同情人民的疾苦,反对剥削和压迫。

2、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无狎其所居,无厌其所生。夫唯无厌,是以不厌。是以圣人自知,不自见。自爱,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解读 本章讲大威不威。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

3、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原文及译文如下:原文: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;无狎其所居,无厌其所生。夫唯不厌,是以不厌。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

4、因为第72章讲述的是君王的治国之道,所以,就要把自己当成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百姓,或者把自己当成是这个国家的君主。读这本书不能光看其表面意思,要往深了追究它更深层的含义。

5、第一层,老子要求统治者对人民不要过分压迫,统治政策力度要适当,要让人民有生存的空间。第二层意思从否定的方面指出了生存空间的具体表现:无狎其所居,无厌其所生。

6、天之道就是天道,就是自然的规律。老子认为天道是最完美的,也是最公平无私的。它掌握、调控着万事万物的运行发展规律,具体些说就是“损有余而补不足”。人之道 “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”。

喜欢0评论已闭